一见你就笑L 发表于 2024-9-24 22:12:04

将“大科室”改革推而广之

将“大科室”改革推而广之
■邓欣怡


据媒体报道,为破解机关内设科室设置繁杂、职责交叉、力量不均、效能低下等难题,淮北市推行“大科室”制,对职能相近、业务相连、性质相似的内设科室进行整合重组,推动“一件事情由一个科室办理,一类事项由一个科室负责”。通过系统梳理部门历史沿革、主要职能、内设机构等情况,加大科室整合力度,目前,按照部门编制数合理确定内设机构数,市直部门共精简68个内设机构。

近年来,在机构改革工作中,各地探索推行“大科室”制,为进一步优化各地干部资源配置、释放干部资源效应找到了突破口。比如,甘肃酒泉涉改部门内设机构总数由413个压减到295个,总体精简118个,四川绵阳也在优化整合职能交叉、工作相近、任务关联度高的科室。从实际效果来看,“大科室”改革可以解决部分市直机关内设机构过多、内部分工过细、人员力量分散、工作效率不高、争权诿责等“痛点”。为此,要扎实做好党政机构改革“后半篇文章”,积极探索推进“大科室”改革,把深化机构改革同职能转变、理顺职责、提升效能有机结合,推动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。

精心谋划组织,稳妥有序推进。推进“大科室”改革要坚持谋划在前,组建工作专班,深入调研论证,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、目标任务、节奏力度,准确掌握政策,规范改革流程,有序推动涉改部门机构运行、职责整合从“物理变化”到“化学融合”。要按照试点先行、总结经验、有序推广的原则,根据编制规模相对较大、科室相对较多、力量相对分散等实际,确定相关部门先行试点,并根据试点部门单位特点、人员结构、工作任务和运行规律强化分类指导,及时协调解决试点部门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,确保“大科室”改革的科学性、系统性、操作性,防止“一锅煮、一刀切”。

全面梳理职能,推进科室重构。为确保实现“人、事、岗、责”相匹配,要系统梳理涉改部门的历史沿革、主要职能、内设机构演变、人员编制调整等情况,对部门内设机构进行工作饱和度测算,为科学整合科室、划分职责奠定基础。要充分考虑部门工作实际,以优化配置职能为前提,推进内设科室结构性重组和体系性重构,对机构编制规模较小、内设机构数少等特殊情况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要着力增强业务科室比例,将职责交叉、职能相近的予以整合,职能弱化、职责单一的合并到职能较强的科室,将行政审批职责集中到一个科室,推动“单兵作战”向“集成作战”转变。

加强制度建设,构建长效机制。科室“瘦身”有效,还需有效“强身”。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,逐一细化分解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对应的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,将行政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统一规范为权责清单,着力构建权责匹配、简明实用的工作格局,切实解决职责交叉、权责不清等问题。要注重把握好精简整合科室与提高干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,既大刀阔斧整合科室,又为干部成长创造空间和条件,根据“大科室”业务特点和工作要求,探索实行“大科室”负责人AB角制度,在不同业务流程中担当不同工作角色,做到一专多能、一岗多用,实现工作有侧重、分工不分家,增强整体合力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将“大科室”改革推而广之